【珍贵影像中的开国将星】牛小散牛小散牛小散
这张泛黄的老照片如同时光胶囊,完整保存了三位开国将军的英姿。他们不仅是人民军队政工建设的奠基者,更是扭转战局的军事奇才,用毕生心血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篇章。 左侧挺拔而立的是宋任穷将军。解放战争期间,他作为二野副政委与邓小平默契配合,将政治工作打造成部队的精神引擎。刘伯承曾赞叹:有任穷同志在,部队思想就稳如泰山。这位1926年入党的老革命,亲历秋收起义的枪林弹雨后,跟随毛主席踏上井冈山的崎岖小路,在篝火旁参与规划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的蓝图。1955年授衔时,这位政工专家原本位列22位大将候选名单——要知道,当时全军仅有15人获此殊荣。 说到55年授衔,不得不提那场大将五遗珠的往事。与宋任穷同样功勋卓著的张宗逊,曾作为彭老总副手横扫西北戈壁;文武全才的王震带领兵团在荒漠中创造屯垦奇迹;萧克参谋长运筹帷幄的作战地图铺满指挥部;而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周纯全,则用独轮车为四野推出一条条补给生命线。虽然他们最终佩戴的是上将军衔,但历史永远铭记这些无冕大将的丰功伟绩。 照片右侧含笑而立的,正是被称为军中狐的陈赓大将。这位黄埔三杰之一的战术大师,在解放战争上演了多场教科书级战役。他指挥部队全歼胡宗南天下第一旅时,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让敌军精锐连遗书都来不及写。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,陈赓兵团默契配合,像剪刀的两片利刃将敌军防线绞得粉碎。 淮海战役的硝烟中,陈赓率部把黄维兵团困在双堆集,用剥笋战术一层层瓦解敌军。当胜利旗帜插上广州城头时,他的四兵团又转战滇南,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对残敌的最后一击。从北疆到南国,从抗日到抗美,陈赓的作战地图上画满了箭头,这份战功簿让他当之无愧地跻身彭德怀、林彪之后的第六大名将之列。 发布于:天津市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